公司要闻
【致敬榜样】激活创新引擎 提升管理质效——记集团公司2022年度劳动模范王永明
编者按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成就梦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并精辟概括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一直以来,公司高度重视先进典型选树,积极加强属地联系,推荐申报各级各类荣誉。公司工会特推出劳模先进事迹展览专栏,展播他们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风采。
▲图为集团公司2022年度劳动模范、公司施工技术部部长王永明。
新时代是一个拼奋斗、讲担当,号召实干、呼唤劳模的时代。参加工作以来,王永明以想为的境界、敢为的担当,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在砥砺奋斗中激扬青春;他以勤为的作风、善为的能力,学习工程前沿技术、掌握行业高超技能,在工作创新中展现风采,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丰富着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
方案优化助力施工生产
王永明先后参建了大西铁路晋陕黄河特大桥、重庆嘉陵江大桥、当涂青山大桥、昌赣客专等工程,一直从事桥梁施工,现任公司施工技术部部长。担任大西铁路技术员期间,王永明通过加长钢筋笼,改9米钢筋笼为18米钢筋笼,节省了大量施工时间,保证了工程质量。在重庆嘉陵江大桥技术管理工作中,王永明兢兢业业,先后参与了项目部关于施工栈桥、围堰以及桩基施工的方案设计变更,最终实现了嘉陵江进度效益的双丰收,节约工期约300天左右,创造了嘉陵江奇迹。
面对公司第一个跨繁忙干线的双转体系连续梁——昌赣客专浒岗跨京九转体连续梁,王永明积极做好施工调查,多次邀请专家进行方案论证,并在中跨合拢段施工时采用钢套箱施工工艺替代原有的吊架施工工艺,在保证营业线安全运行的同时,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在京雄高速公路永定河特大桥的建设过程中,王永明对永定河特大桥临时结构进行设计,成功解决了深水基础施工、拱座施工以及钢梁施工的重难点技术难题,并通过施工方案优化减少了周转材料3000余吨,实现了项目降本增效。
科技之手点燃发展引擎
对于企业而言,如果找到了科技创新的“支点”,就找到了撬动企业发展升级的金钥匙。一路走来,王永明坚持以科技之“手”点燃发展“引擎”,让科技创新智慧时时涌流,让科技创新活力处处迸发。在大西铁路晋陕黄河特大桥施工过程中,王永明主动参与支架、挂篮设计,开发了《桥面预埋套筒定位装置》和《挂篮过接触网支柱基础》2项专利,有效解决了现场施工难题。任当涂青山大桥工程部长一职期间,王永明努力钻研,编制完成了《独塔单索面复合型前支点挂篮施工技术研究》科研1项、《独塔单索面复合型前支点挂篮施工工法》工法1项,独自开发了《升降式爬模吊平台》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了《独塔单索面复合型前支点挂篮施工技术研究》论文1篇。
担任公司技术部部长以来,王永明积极推进公司科技创新工作,先后获得了6项局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0项局级及以上工法,完成专利开发79项、专利授权57项,同时积极参与研发中心发展规划,为公司“十四五”科研规划提供科技支持。此外,王永明主持的集团公司级重点科研课题《高速铁路CRTSIII型轨道板智能化建造深化研究与应用》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负责的科研课题《独塔单索面复合型前支点挂篮施工技术研究》《缓倾泥岩砂岩互层地质隧道变形控制技术研究》等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管理创新加强体系建设
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既是推进公司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在王永明的不懈努力下,2022年公司技术系统制(修)订了8项管理办法,其中《优秀成果奖励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优秀技术成果奖励条件,充分调动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精测队组织机构设置进一步更新,职能也在不断完善,从而保证测量系统有效运转,目前已取得乙级测绘资质,业务涵盖高铁及地铁的CPIII测量、轨道板精调、短轨精调、长轨精调、基标测设、施工复测、监控量测、沉降观测等领域;设计所规模日趋扩大,从成立之初的2人发展到目前的6人,目前承揽设计任务60余件,大大提高了公司临时结构设计水平和自主设计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服务现场施工生产。
参加工作十余载,辗转大江南北,一路披荆斩棘,王永明在工作岗位上甘于奉献,在工程建设中灿若繁星。面对技术创新,他勇攀高峰;面对任务挑战,他攻坚克难。未来征程,王永明将一如既往地真抓实干、砥砺奋进,争做时代发展的领跑者、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续写不负时代、不负使命的崭新答卷。